查百事 通世界
一个记录与收藏技术的网站

一起来看看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
在代沟深厚的中国人之间,广播体操是少有的共同记忆。这要感谢那些年的班主任和体育老师们,再叛逆的野马、柔弱的书虫,都曾在懵懂的年龄被教着做过广播体操。

它甚至和春晚一样重要——陌生人聊天,抛出广播体操话题,往往能起到救场的奇效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
然而,成年之后人们的体育活动就严重分化。野马们踢球、打篮球、橄榄球,乃至跳伞、蹦极,即使是书虫,也更多喜欢羽毛球、乒乓球、电子游戏,极少有人以广播操为锻炼方式,使用频率甚至不如眼保健操。

近两年广播操重回公众视野,也多是以快闪、斗舞的形式,成为年轻人戏谑的对象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2013年,中国留学生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广场上做起了广播体操

为什么成年以后人们不再喜欢广播体操?

当然不是由于变得冷漠,而是从被发明开始,广播体操的性质、目标就决定了它无法在高度分化、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占据主流,更无法PK足球、篮球等团体球类,以及更个人化的滑板、跳伞等极限运动。

广播体操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这一点:它从战争中兴起,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,计划经济中走向巅峰,又在市场化浪潮中褪去。

这是一项高度同质化、组织化的运动,功能异常明确——“为祖国/公司/领袖 健康工作五十年”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
【战败,然后练体操】

经普鲁士人改良之前,19世纪诞生的体操仅以增强体质、维护健康为目的,并未划分为如今的广播体操、艺术体操等类别。人们把它当做小众健身运动,体操馆内出入的多是有闲阶层。

直到一场战争之后。

1805年,普鲁士在“三皇会战”中失利,民众受到极大刺激。屈辱感之下,体育家弗里德里希·路德维希·杨推出杨氏体操,包括一系列的军事动作,如手持器械的“战斗游戏”,强调纪律的“队列练习”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被誉为“国民体操之父”的弗里德里希·路德维希·杨

同时,杨氏非常强调精神培育,更归纳了体操的核心价值:体操永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爱国行动,是整个民族的事业。做操者要制备统一的体操服、做操前后高唱爱国歌曲、并发表时事评论等。这一理念马上就得到军界响应。

与普鲁士类似,1864年,丹麦在普丹战争中失败,已在普鲁士受重视的全民体操很快得到推广。丹麦的青少年被组织起来开展体操, 一跃成为了当时的体操大国。

此外,1862年,在抗击奥地利的战斗中,捷克斯洛伐克诞生了体操组织“索柯尔”,意为自由、坚强、勇敢的雄鹰。10年内, 类似的体操组织发展到130多个,会员12000多人,并于1889年建立了全国性的统一领导机构——捷克斯洛伐克雄鹰协会。

为什么国民体操会受到军队的推崇?

很明显,这种体操与军事训练类似,能够培育纪律、集体意识,消灭个体差异,而这些正是近代军队的核心要求。

除了军队,另一个领域很快发现了体操的好处——工厂。

19世纪上半叶,业余体育已在资产阶级中蓬勃发展,但没有太多空闲、低收入的工人阶层并没有合适运动。

人们很快意识到,工人也需要“合理的消遣娱乐”,但哪项运动可以既不占太多设施、场地,又不会沉溺其中,无需高贵的品位,还能延长劳动力使用时间呢?

体操,满足上述所有要求,又不必带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19世纪的欧洲体操

【为了有力的殖民统治】

20世纪,广播的出现大大扩展了体操的应用,使更大范围内的协调、组织成为可能。

这次结合的理由十分实在——增强客户体质,减少保险公司成本。1925年,美国保险公司“大都会人寿”在电台广播中设立体操栏目,很快流行起来。据统计,大约有600万—800万人参与该节目。

可惜,广播体操在美国生不逢时,虽然有德国、瑞典移民建立的体操俱乐部,但1920年代正是美国自然主义教育兴盛时期,田径、球类等个性化较强的运动占据了主流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1893年在美国密尔沃基举行的联邦体操节

广播体操在另一片国土找到了用武之地——日本,它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广播体操最强国,至今仍有广泛影响。

同样,保险业在日本扮演了引进者的角色。1923年后,日本递信省简易保险局派遣官员到世界各地考察,发现了“大都会人寿”的广播体操。考察官员大为赞赏,并将其照搬回日本。

五年后,比保险公司更强大的推广者出现了。为了提振国民士气,日本政府正式推出广播体操,由体育权威人士设计的第一式广播体操诞生。

广播与邮电系统的强大传播力,真正达到了协调各地民众的效果,全民体操也成为可能——为了推广,日本要求每个邮递员携带广播体操的纲要、图解、伴奏乐谱等四处宣传。1929年2月,日本建成全国转播网,广播体操遍行全国。

广播体操对精神的塑造作用令日本人印象深刻,很快就用于新占领的其他地区。

比如台湾。1930年代,日本设立台湾“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”,以期对台湾人实施彻底的精神改造,广播体操当然是重要工具之一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即使在战场上,日本军人也不会忘记做广播体操(1942年在印尼的日本作战军队)

1933年,殖民政府在台北举行了第一届“全台北广播体操大会”,开闭幕式中都加入了遥拜天皇、高呼万岁的环节。此后,“广播体操大会”成为台湾新传统,仪式不断成熟,包括大会前后齐唱国歌、升降日本旗、遥拜天皇、三呼万岁、感谢皇军将士、默祷等。

同样被日本占领的满洲也不例外。1935年,满洲铁路局、关东军和日本体协共同组成了“建国体操创案委员会”,编创了一套“建国体操”,由“文教部”发训令,强制全满执行。

此外,日军在华北占领区也推行过类似的“新民体操”,作为学生每日的“必修课程”,并配合唱日满两国国歌、遥拜日本皇宫等仪式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“建国体操”宣传画

1945年日本战败后,因广播操的“军国主义”意味,应战胜国要求禁止。1952年日本政府重获主权后,虽然广播体操重新放送,但也只在民间存在。

台湾也是如此,殖民者的撤离让广播体操失去了支持。1996年,直选胜出的国民党次年推出了“第一套新式健身操”,试图重振民众热情,但应者寥寥。

【做操,每月节省3900万人民币】

日本之后,广播体操哪家强?

答案是中国,以及中国的师父,苏联。

早在洋务运动时期,由体操改进而成的兵操就被引入中国。甲午战争后,西洋式、日本式的练兵操被重点学习。一时之间,各个派别的政治力量都在体操议题上达成默契。与德国、捷克斯洛伐克、丹麦等国做操的原因类似,洋务派、维新派、革命派,乃至如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人士,都曾努力推广过体操,以期强壮国人。他们的热忱一度影响到军队和学校的课程设计。

新文化运动之后,胡适等人提倡“自然主义”教育,开始抵制体操。更重要的是,“军事体操教父”德国在一战中战败,给拥趸们造成沉重打击。1923年的《中小学课程纲要》中,体操正式被废除。

与中国的零星引进不同,苏联早在30年代就推行了系统性的体育锻炼计划:“劳卫制”。

“劳卫制”覆盖了全苏联7-60岁的公民,包括体操、立定跳远、扔手榴弹、铅球、滑雪、游泳等多种项目,以广播体操形式推广的“生产操”是其中之一。

1951年,中国体育总局派团访苏,诸多考察员对“劳卫制”印象深刻。对于当时的中国,体育设施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项目选择。便宜、方便的广播体操于是受到瞩目,作为重点学习对象,自此,从苏联经验中重新接回了体操的脉络。

这也得到了广播网建设的支持。1949年到1951年,广播收音网已普及全国28省、8个行署、1个自治区的1806个县和盟旗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“劳卫制”下的苏联广播体操

1951年11月,第一套广播体操由教育部、总政治部、总工会等9部门联合推出。舆论也帮助推广,《人民日报》还发表社论:《推广体操运动,发展人民体育事业!》。

随后,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当地教育、卫生、工会、青年和妇女组织商讨,组织了“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”。“广播体操骨干分子训练班”、“广播体操传授站”、“广播体操推行小组”遍地出现。

1952年,毛泽东提出“发展体育运动,提高人民体质。提高警惕,保卫祖国”的口号。广播体操被推向新的高潮,据不完全统计,当时仅13座大型城市,参加广播体操的就有104.8万人。

1954年7月,第二套广播体操、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正式公布。同年,中国版的“劳卫制”开始试行。

这一年,政府、工厂等机关企业也开始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抽出10分钟做工间操。还未进行公私合营的商店也自动加入做操行列,北京瑞蚨祥等老店每天开门前先来一套“开门操”。

广播体操也有着“忆苦思甜”功能。当时,一位62岁的老人曾回忆道:“回想旧社会,我们当店员的生活都没有保障,哪里谈得上做操呢?”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北京东风市场的开门操

1957年,为了“多、快、好、省建设社会主义”,国家体委决定大幅增进群众性体育运动,并颁布第三套广播体操。

当时的铁道部也有正面反馈:因为做操,铁路员工身心健康,工作效率提高,仅一个铁路段平均每月可给国家节省3900万人民币。

《人民日报》也在《第三套广播体操公布了》中写道:“据今年上学期中央党校220名学员填表调查,有67人体重增加,少则一公斤,多则六公斤,13个胖子的体重则有所减轻;29人反映食欲增加;41人反映睡眠良好或好转。”

此时,中国终于赶超了日本和苏联,成为广播体操第一大国。一些人回忆:“在大喇叭广播的带领下,商场里的顾客和售货员一块儿做操;在火车上,列车员带着乘客站起来做操;马路两边房顶上凡是能站人的地方,总能找到做操的人。”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1952年,从东京前往大阪的乘客在半途中的站点停留,做5分钟的广播体操

不过,中国的广播体操很快又完成了自我超越——文革“语录操”诞生了。

这一体操类型带有浓厚的精神内涵。例如第一节,“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,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”,动作是上肢运动,双臂上举、挺胸、抬头,表现对中国共产党、马列主义无限信仰和崇敬,更方便了“伟大领袖”思想的传播,正如当时一名解放军所讲,“做一次操,就是上一堂生动的毛泽东思想课。”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至今,中国已陆续推出23套适合不同年龄的广播体操,其中,成人广播体操9套,少年广播体操5套,儿童广播体操7套,中小学生(系列)广播体操2套

1980年代后,中国的广播体操经历了一段低谷。1981年起,广播体操不再由诸多核心部门联合发布,通常减少到只有体育总局一家。

1987年前后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停播广播体操,各地方广播电台的广播操节目也陆续消失。到了21世纪初,广播体操多以中小学的课间操的形式存在。

2010年8月9日,北京市总工会要求全市职工恢复广播体操,北京电台体育广播每天两次播放八分钟的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,总工会定下目标:2011年全市职工参与健身活动比例60%以上,国企100%,机关事业单位至少70%。然而,一年后的调查显示,只有50%不到的职工配合这一政策,如今不了了之。

当然,有一个人回忆起广播体操时,大概会满怀深情:1971年,北京一名小学生因做操姿态优美,被拍摄进当时的新闻纪录片。这名孩子因此被选入什刹海体校,专门练习武术,成了一代功夫巨星。他就是李连杰。

史海钩沉: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
声明: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。百事通 » 一起来看看那些年的广播体操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