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肖正凡)湘中大乘山原本宗教圣地,早在唐宋时期,这山上共有许多道观、寺庙,同时还有许多座亭榭楼台,每处都有高档楹联。如今文物虽然大多数被毁,但旧址和联文都没有失传。
从禾青镇走近大乘山脚下,还没上山就有凉亭一座,名曰过得亭,石拱大门上有石刻对联一副:过去千里留恋千里,得来几回谈笑几回。据传,此联出自一位黄花闺女之手笔。从过得亭上行半里许,有梵音阁高高耸立于悬崖之上,正柱上有木刻对联曰:梵语清新龙听讲,音容慈善佛来临。阁虽高但不占地面,空间甚小,只住一个和尚。过了梵音阁再往上爬,这里倒有一个热闹地方,乃吊脚酒楼一座,名曰太白楼,当门一联曰;太满一楼,何必谦称俗子;白忙半世,不能攀比先生。到了这里,贪杯者一般都忍不住要陪太白先生喝几杯。
太白楼以上有一大片竹林,竹山深处便是书堂寺,寺院全部由竹子构成,连瓦也是竹瓦,门口挂一副竹刻对联:书声信口传玄妙,堂奥专心悟色空。此寺院毁于民国三年一场暴雪,好在和尚尼姑都没有伤亡。
走出竹林,便是一片马尾松,松林里有一座钟灵寺,这里曾经住过一位高僧,法名智怡,寿高一百九十岁,胡须三尺三寸长。高僧亲笔为本寺题写对联:钟声破雾惊天宇,灵气随风毓地方。没想到智怡长老圆寂之后,和尚尼姑个个短命。后来没有人愿意住了,久而久之,庙宇自然腐败。如今只剩一块平地,连破砖烂瓦都找不到了。
钟灵寺对面有一山岗,岗顶比较平坦,这里是张飞庙遗址。据传,大明万历年间,大乘山东麓五六里处住着一村张姓人家,都是三国张飞后裔,为了纪念祖宗,大家集资在山上建一座张飞庙。当其时也,正好白溪张慕庵高中进士,名声大振,张飞庙对联自然要请他来写。其实联语也只是一般般:张旗擂鼓军心壮,飞马挺矛敌胆寒。
张飞庙下面原有一溶洞,名曰三元洞,洞穴不深,但很美观,洞顶有一圆形石钟乳,俨然月亮,洞中长期居住道士。洞门口刻着一副对联:三灾八难何妨,洞中保险;元夜中秋正好,天上团圆。后来,一群猎人围攻一对猛虎,猛虎慌不择路钻进了三元洞。猎人们用石块堵死洞门,意欲吃饱饭以后再来取猎物。没想到这伙猎人回到村里之后突然一齐感染痢疾,不几天个个死光。道士当然被猛虎吃了。从那以后,三元洞不再开门。
大乘山最高峰那座寺庙规模最大,名曰圆觉寺,山门有联:圆通物理凭常识,觉悟禅机结善缘。此联出自于新化建县以来第一名进士之手,南宋御史大人刘允迪也!可惜圆觉寺毁于民国时期。虽然现在原址又恢复了庙宇,但是寺名已改为大雄宝殿。
翻过顶峰又开始走下坡路了。从西南方下行两里许,这里又有一块平地一堆废墟。圣源寺旧址是也。记得原有门联是一副六字联:圣手高悬上界,源头远溯西方。作者是清代翰林杨琨,据说杨琨小时很穷,只好跟一个老和尚住在这座寺庙里读书。杨琨有个表姐就在隔此三里开外当尼姑,那座古寺名曰石钟寺,石钟寺虽然殿宇宽敞,但没有高档对联。表姐见杨琨很有文采,于是也请他撰写了一联:石补苍天须久炼,钟惊大地正长鸣。有人说杨琨第二次投胎又回到了新化,化身陈天华。回味石钟寺门联,真有点神似!
从石钟寺转身北去五里许,这里曾经也有一寺,名曰灵照寺。庙宇虽毁,门联记忆犹然,联曰:灵验八方添万福,照临百姓得三光。此联出自笔者祖上,前请大儒道良先生。从灵照寺东下五里许还有一座感通寺,那副门联也出自吾祖道良相公之手。我肯定可以准确记录:感化愚顽,馋口多情为活佛;通行险阻,清心寡欲是金刚。
还有,大乘山西麓还有一座景风阁,那副对联出自著名风水先生杨镜明之手,联曰:景观改变因人事,风水轮流顺自然。
有人很想恢复大乘山所有寺庙亭阁,可是那谈何容易,我认为只要让那许多高档对联流传下去就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