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百事 通世界
一个记录与收藏技术的网站

传承20代的梅山武术受追捧,山里娃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

梅山武术讲究实用,敌人来了顺手拿着什么就打,板凳是他们常用的武器之一。郑时强舞起板凳,一招一式,虎虎生风。

  (图:李锋 文:肖湘 来源:长沙晚报·映像湖湘 李锋影像工作室出品)这是一块尚武之地。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,一场滂沱大雨刚刚落下,紫鹊界的云雾开始蒸腾。暑假,梅山武术班的孩子们也陆续聚集,一个多月时间里,这些孩子将在这里度过一个“拳脚江湖”的快乐假期。

  新化是武术之乡,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正是发源于此。苍茫的大山之间,野兽横行的古代,它是梅山人防身的本能。板凳、耙、烟筒、铁尺棍与扁担,最初都是随手取而用之的器具,最终演练出实用的武术套路。他们也从动物身上学习技巧,比如那套当地练武人必学的梅山虎拳,以及攻击为主的猴拳。

梅山石锁,两个加起来20公斤左右,练习者需将双脚放在石锁的空隙里行走。

  在练习者眼中,梅山武术没有虚招、没有花架子,非打即防,力度猛狠,绝对讲究实际,符合古代梅山人的生存际遇。被归入“南拳系”的梅山武术,自宋末以来,已传习20代,被认为“很好地保留了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”。

武与医不分家,郑时强经营着村里的卫生所,随叫随到,广受好评,人称“紫鹊郎中”。

  在新化,父传子、师傅传弟子,梅山武术就这样一代代延续着。48岁的郑时强,是梅山武术的第20代传人。跟随恩师晏西征——梅山武术如今的掌门人开始练武时,郑时强6岁,和教自己女儿习武时是一个年纪。

把一沓草纸绑在柱子上,徒弟徒手打得大汗淋漓,“千层纸”已被打得不剩几层。

  7月19日,新化的杨氏宗祠。我们见到郑时强的两个女儿正在站梅山桩。头、手臂、腿上皆顶着水碗,一炷香燃尽,基本就是站桩一个时辰了。女儿尚做不到,郑时强当年练武时却是常事。为练力量,他脚上套50斤重的石锁走路。20年前置办的石锁,已经被磨损掉10多斤了。插沙子、打千层纸、抓水瓢、举石担……梅山武术的基本功法与其他门派的武术大同小异。但梅山凳等传统套路,却有着明显梅山印迹。看着郑师傅给我们演练,果然是桩固势稳,迅捷有力。

古祠堂前,20个徒弟站得整整齐齐,在郑时强指导下开练梅山武术。

  郑时强15岁就开始教徒弟了,算来授徒已经过千人。这个暑假,郑时强与徒弟一起带着80个孩子练习武术,每天5个小时。乡里的孩子大多喜欢这种运动,虽然也有打酱油的,但大多数孩子练习得相当用心。曾经,水车镇80%的孩子都练过梅山武术,如今虽然不及,大致也还有一半左右。郑时强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每天2元的授课费,“只要他们肯学,愿意来,就好!”

梅花桩是梅山武术的基本功法之一。以前是站在木桩上,现在以碗代替,练习者蹲马步,头顶、双腿、双手分别放上一个装满水的碗。

  其实,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个汹涌的武术江湖。尤其到了今天,练武更多的是防身以及强身健体。练习者从小就被要求,学武不是用来打架的,但在遇到小偷之类的坏人时,他们倒是可以一展身手。郑时强就曾在火车上,一把牢牢锁住小偷的手腕。

练俯卧撑,有的坚持着,练得很认真,有几个却在偷懒了。

  武与医是不分家的。练武前的经络活动、受伤后的治疗、增加力量的汤药,练武者的一生,其实也是与各种草药打交道的过程。治跌打损伤,习武者都有自己的绝招。有心人如郑时强,再去系统学过医,最终成了正规的医生,现在与妻子一起经营着水车镇共和村的卫生所。

“龙”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。新化人好舞龙,郑时强也常指导徒弟们练习舞龙。

  武术已是郑时强这样的习武者血液里的东西,一种刻骨的习惯。他最大的心愿是,梅山武术能更好地传承下去。有了衣钵弟子没?他笑说,有目标了。儿子的“猛虎下山拳”已打得相当给力,他笑得很欣慰。

声明: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。百事通 » 传承20代的梅山武术受追捧,山里娃的暑假更快乐更充实
分享到

相关推荐

  • 暂无文章